该网站不在提供服务
将在秒后自动跳转到新网站
立即跳转

报班咨询热线: 400-803-1010

当前位置:鑫全MBA > 新闻详情
热点丨2022年哪些高校和专业最有可能冲击下一轮双一流?
时间:2019-07-08 作者:鑫全MBA


双一流是国家在高校建设中实施的又一项新的建设工程。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跟之前的国家重点大学以及985、211的评审终身制不同,双一流实行动态管理,5年一个建设周期,建设期末,根据每个期末建设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最终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竞争机制,不搞终身制。所以走在前面的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动力,避免掉队,后面的要不断加油,下一次评选就会重新洗牌,机会也许就来了。


A类:变量最小,最稳定


一流高校建设的A类院校都是原来的国家重点大学,从建国开始就在重点建设,整体实力雄厚,而且原本都是原985,211,在这个36所高校中,实力相对偏弱的只有中央民族大学和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但是比较于其他高校,还是各有优势


中央民大是中央民委直属院校,主要为各个民族培养人才的专门院校,是政策必须要照顾的。海洋大学的海洋研究学科是海洋世纪的热门研究方向,专业性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另外兰州大学重庆大学分别是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领头羊,尤其是兰州大学,在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下,不断失血,几乎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出于对大西北建设的重视,国家也要保住兰州大学的双一流地位。如果会动,华东师大和华南理工大学也有可能会被调到B类,但是目前看,A类还是最稳的,无论怎么变化,这36所领头羊不会有太大波动。


唯一的变量可能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这两所大学虽然是新组建,但是依托中国中科院和中国社科院两个庞大的科研机构,几乎在所有所在的学科都有最强的科研实力,在2022年的评估中很可能会扩充到A类名单中。


B类:三所211要更努力


双一流B类高校共6所学校,其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是985高校,实力相对较弱,被放在B组。另外三所不是985高校,仅仅是211,这三所分别是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这三所高校都是211类高校中规模比较大,历史较长,实力也发展很快的高校。尤其是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这两所边疆大学发展不能仅看实力,更要看所在位置的重要程度。郑州大学能入选,也是河南一亿人口唯一一所21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就保留了。


其实B组是存在扩充队伍最大可能性,增加学校数量,为更多高校创造机会。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实力都很强,同时B组的名额较少,预留了进一步扩充的空间和可能,下面的学校成长就有了希望和动力。


C类:

一流学科建设变化最大


这一类高校主要是原来的211建设高校和特色行业发展学校,在所在的特定行业中做鸡头,拥有很强的行业影响力。所以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上比较占优势。



这个阵营大概有25所大学,分以下几类。


一是中医药类大学,他们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都是中药学中医学,也是国家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战略需要,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二是公安大学、外交学院、央美、央戏、国音、国美、上体、上音,都有独特的顶尖学科。在特定的学科和领域执牛耳者,双一流学科的建设实至名归。在所在领域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也几乎是非常稳定的排名。


三是专业实力较强,学校较弱的一般大学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学校主要有以下几所:


表1普通学校的双一流专业的可被替代性


这些专业本身实力应该是很强的,但是都存在弱点,就是在所在的专业上无法排名第一,前面综合类高校都有相同专业实力更强,导致其存在的价值变得可有可无,可替代性增强,存在价值感降低。


D类:

最有可能晋级的大学与专业


距离2017年正式发布双一流已经过去了两年,2022年是下一次评估的时间,在这个层级的学校和专业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其中那些处于双一流边缘的专业最有可能进入这个行列:


表2 有能力冲击2022双一流专业的学校与专业


我们也只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对现在的学科情况进行的梳理,这几所学校的几个专业都有可能在下一轮评估中实现逆袭,成为所在大学的招牌专业。


当然,双一流高校当中的双一流专业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南京大学中的社会学,复旦大学的新闻学专业都是在全国前三的专业,在2017年版中未能入选双一流学科,在2022年有可能会入选,从而实至名归。


本文内容转自学术志。


课程咨询及报名热线

400-803-1010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